企业获客代运营“割韭菜”乱象丛生,这家公司凭什么客户续费率飞涨?

自从疫情以来,国内传统企业纷纷“线上化”转型,的确有些企业靠老板个人IP打造企业第二增长曲线,或者靠早期投放的红利获客成本低,但更多的是被割了韭菜,山东卖煤气罐厂家张总给某MCN机构缴纳9.8万后,收获100个粉丝。但是市场竞争激烈,企业线上获客前赴后继的探索新方向;

反观卖培训、卖代运营的第三方企业获客服务公司,在前几年挣得盆满钵满,但现在除了几家“会吆喝”的头部公司,大部分代运营公司都面临倒闭潮;

那么奇怪的是,一边是企业获客的旺盛需求,另一边是青黄不接的代运营公司,究竟问题出在哪个环节,企业获客还有没有更好的路径打法,怎么不被收割?

一、行业冰火两重天:为什么80%的获客代运营公司赚不到“复购钱”?

打开企业服务平台的“获客服务”分类,残酷现实随处可见:70%的纯IP代运营公司合同期内做不到1万粉丝,60%的投流服务商客户续费率不足50%,50%的AI获客工具月销不足100单。从2023到2024年,仅天眼企查公开信息显示的获客服务公司“注销”案例就超100起,不少团队困在“签单-服务-流失”的死循环里。

那些折戟沉沙的典型案例

纯IP代运营公司:主打“老板个人IP打造”,收3-5万服务费却连“前3条视频破500播放”都做不到。某公司为餐饮老板做IP,硬拍“老板创业故事”,结果1个月粉丝仅200+,无任何到店客户,最终退单赔钱。

盲目投流团队:只帮客户开巨量AD账户,不做人群定位,客户投1万“打水漂”。某团队给教育机构投流,因没行业数据模型,1000块仅获2条无效咨询,客户次月直接停投。

AI工具炫技厂商:开发“数字人直播”“AI矩阵智能剪辑”工具,却不落地场景。某公司卖AI数字人系统,定价1.2万/套,但客户用后发现数字人作品没有播放量,最终沦为“发垃圾视频的工具”,退货率超30%。

对此,我们访谈了【有鱼有客】企业获客服务团队,该团队一直对外声称不是代运营公司,是企业深度联营公司,出人出钱甚至入场到企业里办公,和服务企业组建“混合”团队,在业绩增长上拿分成,靠“对约”与“狠活”谋发展;

截止目前表现:服务客户覆盖加盟、同城服务、教育等8大品类,核心客户月均投放ROI达1:6;比如宝迪教育团队仅仅18个人,而销售仅10人,通过“投流+IP+AI同事”模式,高峰期单日引120+精准流量,月营业额145万;而【有鱼有客】X【宝迪教育】的核心打法是,老板出镜做“朋友型IP”,内容发的都是生活日常主打信任,用工具把精准人群特征采集做成DMP人群包,然后通过投放把朋友型IP推送到精准人群面前,这样

是IP增加了信任,AI预训练锁定了人群特征模型,投放增强了精准曝光。靠这套模型,让小团队也能迸发大动能。



二、获客服务的破局之道:四个反常识的成功密码

1. 用户定位:不做“所有老板”的生意,只抓“最痛的20%”

当其他获客公司喊出高大上的“AI革命万能解决方案”,真正企业的需求却在一线务实的工作中产生,真真切切的痛点中发出:

传统转型失败企业主:新媒体经济时代,仍然有大量小微企业主没有线上团队,或者自己尝试自媒体转型失败,而且有近30%付费找代运营没有效果;

平台锁死利润型企业主:教育机构、招商加盟等行业客资过度依赖平台投放广告获取,但单条获客成本与日俱增,而且线索质量差,因为平台是兴趣驱动,标签相似的粉丝能刷到同行的广告,导致客户货比“10”家,转化率江河日下;

这些客户有三个共同特征:

付费意愿明确:只要投产比能打正,就能钱生钱,愿意付费撬动更多客户更大市场;前期完成最小单元测试,投入小钱少成本测试效果和营收。近些年突然广招员工扩增办公面积的企业,无不走了这一可复制路径;

决策犹豫不决:因为行业从业门槛低,刚毕业的大学生会剪辑就敢给企业做代运营,没有商业认知和交付企业级客户的经验,最好的结果就是粉丝涨了但是业绩没涨,甚至从刷单平台给公司刷假粉丝和播放量;因此,企业主在选择第三方代运营团队会犹豫不决,内心疑虑无法打消;

老板战略定力决定成功率:在自媒体协会的调查报告中,发现转型成功的企业,老板新媒体转型需求旺盛,坚持数字化赋能团队发展。

针对这类客户,【有鱼有客】执行团队坚持每周开内部打法拆解课,拆解分析成功路径,在不同城市举办沙龙活动,深入企业做调研,与企业成立联合小组,进入企业办公,让客户走进来,让技能走出去。

同时 [有鱼团队] 会拆解自己的方法论,不藏着掖着,比如,现在很多客户不愿意接销售电话,挂断率非常高!导致转化率很低,该团队的解题思路是,通过训练AI拟人化“销售内勤”,破冰建信任→挖需挖痛点→预约电话时间;在抖音/小红书/视频号有客户咨询第一时间反应,以IP朋友化的口吻与表达习惯和粉丝沟通,建立信任与挖掘客户需求,提出解决办法吸引点,然后又再约电话,等销售打电话时客户接通率提升30%,10秒内挂断了降低50%;有鱼把该方法和工具免费赋能给客户,让客户先体验,拿到结果后再合作,极大的刺激企业主的“尝鲜”兴趣;



2. 数据壁垒:不拼“技术参数”,只拼“场景数据”

很多人以为这家公司的优势是“会投流”,但真相是:其真正的壁垒是6年积累的“场景化客户行为标签数据”——截至2024年,已沉淀超1000万条“获客人群UUID”,覆盖86个细分行业的标签(如“加盟意向-餐饮-预算50万”“轮胎需求-同城-3年车龄”)。

这种数据形成“飞轮效应”:当服务新的餐饮加盟客户时,系统能直接调用“过往100家餐饮客户”的人群标签,投流时无需从零摸索;当客户使用1个月后,系统会根据“接电话时长、上门率”优化标签,识别错误率下降42%,核心就是数据模型的持续优化。

3. 合作模型创新:不做“一锤子买卖”,只做“深度联营”

这家公司没有止步于“收服务费”,而是设计了三种“共赢模式”,让客户从“单次合作”变成“长期绑定”:

纯提成模式:找成熟项目(如小龙武术学校),全负责投流招生,赚后端分成,客户零成本试错;

股份绑定模式:对优质项目(如餐饮加盟),投钱占股,比如给某品牌投93万开7家直营店,长期分润;

陪跑筛选模式:每个月开两期联创营,每期深度参与45天密集打造,在45天内联动企业的品牌营销、获客路径设计、销售体系打磨等。

这种模式下,客户LTV(生命周期价值)达初始合作成本的3.2倍。对商家而言,代运营的逻辑是赚客户的服务费,而联营是赚客户后端的钱;而对比广告代理商的代运营,更不是“靠消耗”以“吃返点”。

三、给获客服务创业者的六字真言:不贪多,只做透

复盘这家公司的成功路径,可提炼出“获客服务生存四步法”,适合所有想入局的创业者:

1. 能力聚焦:不做“十项全能”

初期只抓一个核心能力,比如北鱼公司起家是电商,从大学创业至今为止,淘宝某个类目仍然是Top3内,这家公司先做“电商流量”,团队稳定业务成熟后,再延展到为他企业做流量,自有成熟经验和实操团队,基于现有能力延伸,不盲目跨界。

2 数据积累:从第一天就存数据

不要等“做大了再存数据”,哪怕服务10个客户,也要记录“客户画像、人群标签、成交原因”。这家公司的第一个客户数据,现在还在帮新客户起模型,这是最“值钱”的资产。



结语:商业的本质,是解决“老板的具体麻烦”

企业获客服务已进入 “技术驱动 + 用户资产运营” 的新阶段,服务商需从 “流量中介” 转型为 “品牌增长合伙人”,通过 AI 技术降本增效、数据驱动精准运营、全链路服务提升体验,最终实现从 “一次性合作” 到 “长期生态共建” 的跃迁。在选择服务商时,企业应重点考察行业理解力、技术执行力和效果绑定机制,同时关注区域化适配能力,以实现效率与成本的最优平衡。

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kejipinpai.com/yejie/741.html

温馨提示:创业有风险,投资须谨慎!编辑声明:科技品牌网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,转载务必注明来源,部分内容来源用户上传,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不可作为直接的消费指导与投资建议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,我们将立即处理。

相关文章
七天快讯 MORE+
IT行业 MORE+
科技新闻 MORE+
APP下载